大数据,这是时下电商行业最热门的一个词。我们用数据来印证这半年间,中国电商行业的发展。
电商时代,消费、支付、流通等环节,生海量的大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商家可以精准定位潜在客户,从而更精准地提供产品和服务。
毫无疑问,大数据是一块蕴藏了无限商机的富矿。但是,在带来便利与商业价值的同时,个人隐私泄露问题也随之而来。
快递单贩卖的“灰色产业链”触目惊心,只需5角钱,就能够从网上买到一份快递信息。此外,部分电商平台,也曾被黑客攻破取得用户数据,然后在网络上进行贩卖。
针对这些问题,2017年6月1日实施的《网络安全法》在第四章《网络信息安全》中专门对个人信息保护进行了严格规定。
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是两高首次就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出台司法解释。根据此次司法解释,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者可获刑。
除了信息安全,造假问题也威胁着电商的未来。以眼下最流行的海淘为例,目前被披露的造假手法就有如下几种:
手法一,快递单据造假。由快递公司“代收点”提供异地上线服务,并搭设虚假海外物流查询网站,帮助厂商虚构海外发货信息,掩盖真实发货地点,比如,原本从国内发出的假鞋,在物流路径上则是显示从美国发货,使假货摇身一变成境外代购正品。
手法二,海外空箱发货。许多卖家找国外朋友邮寄空箱子回来,制造物流凭证。
手法三,海外回寄。某些号称是海外代购的网站,就从高仿厂家处购买A货,邮寄到国外,经国外再销售给国内的代购客户。
手法四,代购造假产业链。某些地区的“代购产业链”极其完整,除了货品本身外,还有各门类的票据销售。只需要20元钱,就能拿到一套完整的“身份证明”。其中海外购物的小票、POS单、进关税单一应俱全。
花样繁多的造假手法,令消费者防不胜防。
而家里堆积如山的快递包装,估计也让很多人感到头疼。电商快速发展,带来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巨量一次性包装材料的浪费。从去年12月到今年5月全国快递业务量为173.05亿件,其中80%以上为电商包裹。对140亿个包裹进行封装,需要使用至少84亿个纸箱,要消耗至少70亿个塑料袋,还需要使用超过70亿米的胶带,这些胶带连接起来,能够绕地球175个圈。快速增长的包装垃圾,加重环境负担。
此外,我国各省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东部地区电商产业高度发达,在全国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近半年网络零售销售额占比较大省市为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福建,合计占比超过80%,这几个省市属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领头羊”,经济最发达、物流最便利;新疆、贵州、海南、西藏、宁夏、甘肃、青海占比较小,合计占比不超过5%,仍然有待发展。
对于中国电商行业的发展来说,只有解决以上列举的种种问题,才能轻装上阵,稳步前行,走得更快、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