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认为,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经历了解放思想的红利、开放政策的红利,但我们并没有注重激发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力量——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中国经济的潜力来自创新创造
马云在信中表示,最近中国经济放缓的信号让各界担忧甚至有过度恐慌现象。但实事求是地说,放缓的经济对中国未来前景是利远远大于弊。中国经济发展已经不再需要数量的增加,而是需要质量的提升。
他说,未来的中国经济会从出口走向进口,会从外销经济变成内需经济,会从基础设施投资变成基础设施运行,中国也会用高科技、新模式、市场化去解决持续发展的问题。总之,中国经济的潜力是巨大的。尽管难度不小,中国经济未来的奇迹一定在于生产力的释放和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给内需激发带来的跨越式发展机遇。
以拉动消费为例,马云认为,消费要靠创新刺激,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将会是中国未来刺激内需消费的主要发动机。“双十一已经证明,中国不是缺乏内需消费力,而是要思考如何引爆消费力。无论是促进进口,还是拉动三四线城市需求,还是激发六亿农民需求,阿里巴巴可以干的事和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马云说,大的企业总是诞生在困难时刻,这次中国经济从数量向质量调整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几家全球真正了不起的企业,“阿里巴巴希望自己能有幸成为其中之一”。
阿里打造创新商业基础设施
激发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既是马云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来源,也是阿里巴巴布局未来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马云在公开信中表示,阿里巴巴的未来战略就是依靠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建立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商业基础设施。未来,阿里巴巴将会给中国数千万家企业提供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大数据、市场营销、跨境贸易等等服务。在马云的设想中,这些服务将成为企业继水、电、土地以外的“第四种不可缺失的商业基础设施资源”。
在马云看来,阿里巴巴的定位是启动一场商业变革,打造未来商业的基础设施,“我们是为从事买卖的商家赋能,而不是与从事买卖的商家竞争,从这一点说,今天市场上所谓的竞争对手,其实都是未来我们赋能和帮助的对象——简单地把今天市场上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当作阿里巴巴的对手,是拿苹果和苹果树相比,对双方都不合适。”
这家以创新创造闻名的企业,曾研发出淘宝、支付宝、余额宝等代表性产品,还与消费者联合创造出了“双11”,现在正致力启动一场真正的商业变革,通过赋能帮助其他企业成为创新创造的主力。
毫无疑问,这是一项极具创造力的工作,用马云的话说,“一家年轻的公司矢志挑战一项人类前所未有的任务,难度之大,超出想象”。
比肩Google 成为创新之源
这一思路与全球知名开放平台如Google、Facebook的理念不谋而合——找一群聪明人,赋予他们资源和支持,让他们做擅长的事。
在阿里平台,无论淘宝天猫,还是云计算平台,核心思路都是赋能,为卖家提供营销、支付、物流方案,为创业者提供云计算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使他们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卖货和创新当中。
在淘宝平台上,就产生了一大批淘品牌。淘宝平台为他们提供赋能,提供了从渠道到数据的诸多基础服务,“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使得这些淘品牌可以放手去做创新,做品牌。如今,像韩都衣舍、茵曼这样的淘品牌,已经成长为知名的互联网品牌,正在酝酿上市。
再以阿里百川为例,这是全球独具特色的一家从前到后制定完整商业解决方案的移动开发者平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应用”,成为了移动开发者的创新之源。除了业界最前沿的云计算基础设施,阿里所积累的用户行为画像和行为标签,更贴近用户的真实生活以及消费习惯,这对于初创APP都非常重要。从去年10月推出以来,阿里百川平台接入的APP已经覆盖数以亿计的移动终端。强大的商业变现能力成为其一大亮点,阿里百川平台上90%左右的APP已经获得“第一桶金”。“我们坚信,商业帝国式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应该坚持平台生态化发展。只有生态系统里的企业共同参与发展,大家是利益共同体,才能持久发展。”马云在信中表示。“GDP高速增长靠的是制造力,而生活质量增长靠的是创造力。我相信中国在这方面可以发挥的余地实在太多。”他还说。